文/苏珍爱
来清华时间不长🧑🏼🔧,最初喜欢美其名曰“中西合璧”的清华园🏄🏼♂️,中午去食堂吃饭都不忘怀揣着相机📃。后来真正触动我、让我对这个园子心生眷恋的🎷,是K8凯发每年为老先生举办的祝寿会🙆🏻♂️。
2013年9月10日,第29个教师节。与节日气氛格外不搭调的,是社会上关于教师节送礼乱象和近期个别教师触碰道德底线丑闻的讨论。
在这个逐渐失去敬畏和敬意的时代🚲,我庆幸此刻能坐在这里——凯发平台的209会议室,看着斑驳的阳光洒在摆满鲜花🛢、寿桃和蛋糕的桌子上🙅🏻♀️,听着耄耋之年的老先生们谈让老百姓喝上健康的饮用水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问题。
两位寿星——王占生教授和傅国伟教授,上世纪30年代生人🦻🏼,50年代进入清华土木系学习,毕业后留在清华任教。他们一位是饮用水安全领域的权威🧍♀️,一位是环境系统工程方面的专家。这间小小的会议室里🧖♂️,既有他们的师长同学🕌,亦有他们的徒弟乃至徒孙📞。

图为傅国伟教授(左)与王占生教授(右)合影👉。 珍爱 摄
花白头发的学生们纷纷起身发言,讲到总买站票出差的王占生教授常备马札,讲到傅国伟教授逾古稀之年还专程来院商讨解决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我看到一位学生在发言时,背在身后的手紧张地发抖,口里却不忘感谢老师当年管得严🌔。时光荏苒,当年的学生也都成了要退休的先生,然而老先生的为师之道和人品学格仍然教他们心悦诚服♒️。
轮到王占生教授讲话时🧗🏿🥓,他微笑着感谢,话不多却掷地有声🪟,让全场为之动容:我要为老百姓喝上健康的饮用水继续战斗。
傅国伟教授追忆了继父的言传身教,让他胸怀祖国,心系民生。来到清华之后🚵🏻♀️,又深受陶葆楷、李国鼎⏰、许保玖等老先生的教育🧎🏻,投身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近几年,他一直四处奔走,呼吁重视重金属污染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清华学脉如是代代传承,才造就了一流大学的口碑。所以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会上,素有长寿基因的凯发平台老先生们彼此打趣,祝贺80后(80岁)90后(90岁)团队添人进口🪰💠。我不禁感慨:倘若这些老80后,90后取代我们成为网络言论的主力,势必一扫如今新80后、90后的沉沉暮气,让我们重新审视浮躁的三观,重新回归敬意🧈,仰视这些值得我们尊敬的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