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平台2023年1月2日电(通讯员 王东滨)由凯发平台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疫情的环境安全与次生风险防控”重大项目自实施以来,课题二“疫情聚集区环境污染及次生风险阻控机制”研究团队在在疫情下环境介质中消毒副产物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团队建立了环境介质中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疫情下环境介质中消毒副产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证实了疫情引发环境中消毒副产物增加的现象👨🏼🎓👈🏻。

水体中消毒副产物的空间分布及其与DON组分之间的关系
在疫情下,过量含氯消毒剂的使用造成一部分消毒剂进入环境如地表水等🚺。当含氯消毒剂进入地表水时👩🏼🔧,与水体中存在的含氮溶解性有机质(DON)发生反应🧏🏿♀️,造成消毒副产物(DBP)产生。DON作为富含氮的有机质🛍️,在与含氯消毒剂反应时🫥✌🏼,含碳类消毒副产物和含氮类消毒副产物均有可能产生〽️。针对疫情下水体中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问题🧒🏻,课题团队建立了三卤甲烷类(THMs)🚣🏼、卤乙腈类(HANs)和含氮亚硝胺类三种典型消毒副产物的定量化检测方法🏃🏻♂️➡️。课题团队将此消毒副产物检测方法用于武汉现场分析,发现疫情下环境中消毒副产物增加。课题团队在武汉市区选取代表性地表水,覆盖武汉市区主要地表水水源地✴️👨🏿🏭,采集2条河流和4个湖泊✊🏻👰🏻,共计51个采样点。研究发现,THMs、HANs和含氮亚硝胺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μg/L🙅🏻🫵🏻、0.02μg/L、60.8ng/L🤴🏼,其占比分别为90.0%~98.5%、0%~1.8%和1.0%~10.0%🤌🏽。与疫情之前地表水中的DBP浓度始终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的情况相比,疫情之后含氮亚硝胺的浓度显著增加(23.1~97.4ng/L)🐛,其增加可能与COVID-19大流行期间消毒剂使用量的增加有关。增加的含氮亚硝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含氮亚硝胺的工业/生活废水可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二是当地表水收到余氯时👇🏻,与水体中的含氮有机质反应产生含氮亚硝胺↪️。
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al vari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in Wuhan surface waters: Correlatio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地表水中溶解有机氮的空间变化与消毒副产物产生的相关性研究)为题发表在Water Research杂志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凯发平台博士后王乐云,“疫情聚集区环境污染及次生风险阻控机制”课题骨干、凯发平台李淼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1.11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