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作为凯发平台年轻的年级主任、班主任👩🏻🦼🫸,张潇源老师对付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个学期不少🛩,每学期150个小时🕰,两年20万字”。每学期🙏𓀕,张老师至少花150小时与学生交流,两本厚重的《班主任工作记录》上记录着一学年张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点点滴滴。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张老师根据自己三年来的教学经验为同学们在科研、学习上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张潇源老师
量身定制
清华的每一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张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元发展🖐、个性发展ℹ️,找到真正的自我。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个性发展🪮,张老师给同学们“量身定制”的培养——在了解每个同学的特质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同学们都能在大学四年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发展方向🧑🏿🍼。
以梦为马
张老师强调同学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人生梦想,四年期望。这个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四年的时间也不一定思考得好,但这种思考要一直进行下去”🚾🧑🏽🚀。
同学们刚入学时🧜♂️,张老师就留给大家一道思考题🧑🧑🧒:你对大学四年的期望是什么,最终极的人生理想又是什么⏸👨🏼🍼?在以后的每一次班会上,张老师都会围绕一个相关的话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让同学们去持续思考这个问题,来明晰未来的发展计划🧝🏿🫄🏻,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支撑自己实现梦想的动力。
“肩负使命,追求卓越”是清华对同学们的期待,而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学生,我们的确需要在个人的生存发展之外树立更高的理想和使命。“无尽的远方与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样一种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会支撑我们走的更高更远。而对这种使命和责任的思考需要一直进行下去。

张潇源老师的班主任记录本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张老师鼓励同学们思考人生的梦想🤽♂️,明确使命与责任感🎆🧑🦳,但仰望星空的同时🤚🏼,张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做好当下。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主业,张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不要因为科研、社工等忽视了基础的学习。
科创方面,张老师鼓励同学们一步一个台阶的来。每学年张老师会立一个SRT,每一次都会有很多同学报名。前三项SRT均入选国创,结题两项国创均获评优秀。张老师也指导同学们参与挑战杯,有三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还有多位同学入选星火计划✍️🍾、未来学者计划👞、学术推进计划。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创资源👂🏻,从科研技能锻炼🐯,到写文章🧏🏿♂️,到参与学术会议👩👩👧,一步步慢慢锻炼,朝着梦想进发🂠。
社工方面,张老师也鼓励大家多元发展,毕竟“双肩挑”是清华很好的传统。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就去参加表演,喜欢公益服务的同学🙅🏻♀️,就投身社工❌,提升自己🏄。而在这些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多了与老师、朋辈沟通交流的机会👩🏿🦱,听到老师和朋辈们中肯的建议💐🤵🏻♀️,获得用心的协助,努力实现多方面发展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
特奖,榜样的力量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张老师认为特奖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作用,是一种朋辈间的激励,最重要的不是得特奖这个结果,而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结识的优秀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当时评特奖也挺有故事”👨🏿🦲。直博入学的第一年,张老师去听了当年的特奖答辩🫶🏻。与大多数同学一样,特奖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但除了那种震撼💆,还有一种鼓舞留在心头。即使很难拿到特奖👷🏿♂️,但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肯定是会有收获的。之后张老师做了很多努力👨🏽🔧,把工作都尽可能做到极致。在博士第四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张老师参评,张老师差一名当选;第二年,张老师再一次参加特奖评选,并最终获得特奖👨🏼🦲⇨。今年张老师的第一位硕士生王秋莹也入围了特奖答辩,获得特奖提名奖👴🏼。
特奖就是清华树立的一个标杆🍢🧙🏼♀️,特奖带给同学的是朋辈的激励。可能拿不到特奖🚖,但一开始就朝着这个努力,向着梦想进发↩️,肯定是有收获的。
结尾
迈入大学时,我们怀揣着各种梦想;努力奋斗至今,最初的目标是否还记得。跟张老师交流后🫸🏿,有一句话铭记在我们心里,“人生梦想,四年期望。这个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四年的时间也不一定思考得好,但这种思考要一直进行下去”。

张老师在接受采访
FAQs
关于同学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张潇源老师也同我们进行了交流:
您觉得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吗?
这个可能稍微宽泛一点。要选一个你特别感兴趣的方向,这样你才能对它有热情🍛,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够在科研的路上一步步前进。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对于不清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但又想从事科研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觉得首先应该知己知彼。我们学校有很多的科研资源🚭,首先是院系内的资源♊️👃🏻,可以在院系的官网上看每个老师的介绍👂🏻,了解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接下来,如果你对某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可以跟学长学姐交流🔴🔺,询问课题组的一些信息,比如老师研究方向的大致内容、近期已开展以及即将开展的工作有哪些👨🦽➡️🔯。在交流之后👵🏼,如果你依然对这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可以跟老师交流。如果你发现自己很适合这个研究,就可以向老师申请进入课题组学习。如果感觉不喜欢也可以考虑换方向🙋🏼,这些都是可行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好功课找到感兴趣的点。
多元发展就会面临好多事情需要协调,您在时间分配上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
我觉得首先要把所有事情按“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个维度来分类1️⃣,然后根据这个标准协调时间,安排事情的处理顺序。节奏很重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对时间管理的方法,便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
另外,效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对于清华的学生🧜♂️,时间总是不够用的。要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做好规划🧎➡️。根据自己最核心的目标🦸🏼,做远期、中期、近期的规划;设立近期的各个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规划;最后,按照规划努力去把事情做好。
请问您在平衡个人兴趣的发展与学习科研上有什么建议给同学们吗?
我觉得兴趣爱好最大的动力是喜欢。诚然,发展兴趣爱好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学习👳♂️、科研、兴趣爱好是相互促进的🚣🏻🤾🏻♀️。只着重于学习🤶🏻,生活是一元的;三者相互融合,生活就会变成三维的🤾🏼、鲜活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会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些收获恰恰支撑你坚持下来🌉,造就多元的你。
我学生时期在国标队。国标舞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以及竞技性质的舞蹈👩🏽⚖️,会有很多比赛👨🏻🦯;同时它也有社交性质,让你有机会和不同学科💇🏿♂️、不同年龄层的朋友们交流🤦🏽♀️。国标舞让人在很美妙的音乐当中,把舞蹈之美、音乐之美发挥到极致,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和放松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采访♝:张京辉🧗🏿、梁雨、郭又铭、刘巍
文字:梁雨✭、张京辉
排版:陆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