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玲

图为陈熹近照🚶➡️。
陈熹🕗,女🧑⚖️,山东潍坊人👮🏿♂️,凯发平台2006级本科生,2010级硕士生,师从黄霞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脱盐电池技术。自研究生入学以来,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篇→。荣获陶氏化学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 Student Challenge Award一等奖➛🪒,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综合一等奖学金🏄🏼♂️、科技创新一等奖学金等,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及百年校庆突出贡献个人等称号🐘👻,首都高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冠军2项,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马杯运动会各类冠军共23项🗒。2012年获得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特等奖学金👩🏼🌾。
作为今年的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陈熹略显羞涩🦹🏿♀️。“受宠若惊”与“向师兄师姐学习”是她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性格开朗的她热爱体育活动,热爱与人交流,但讲起话来却自有一种沉稳成熟的风格🦋。她说,她是用一件件平凡的事情,去书写略带惊喜的青春🧑🔬。
赛场重拾拼搏梦
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陈熹曾是一名以100米与200米短跑为主项的半专业小运动员。
“我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体育节目时,总是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站上领奖台,为国争光✏️。”她微笑着说。
然而,儿时怀揣梦想的她却被突如其来的伤病遏住了脚步🧑🦼➡️。由于脚踝骨折造成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她的专业运动员梦想破灭了🛠。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中断了多年的运动梦想,竟然得以在清华园的跑道上重圆🧏♀️。本科时,她受师兄师姐的鼓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凯发平台的女篮队和田径队👉🏼,经过短时间的恢复训练💔,很快一跃成为比赛中的明星队员🐰,屡屡夺冠🧑🏻🚀😶🌫️。
“这种感觉十分神奇,我曾经以为自己再也不能在运动场上奔跑了🪢⌚️,我很失落🧘♀️🚪,不敢再尝试。然而⏸,这么多年后,重新走上赛场👩🦼➡️,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失去拼搏的能力,身体也没有想象中那样软弱无力💇🏻🥣,”她说🔈,“清华园的跑道让我找回了信心,也让我明白👨👦👦,不论困难和失败多么来势汹汹,只要再试一次,总有机会走向成功。”
从那以后,陈熹就再也没有放弃在体育赛场上的拼搏🎅🏿。从本科入学至今👨👩👧👧,她连续6年蝉联马杯三项全能和4*100接力冠军,分别带领凯发平台女篮与女足队登上全校总冠军的奖台。在研究生阶段,她的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在首都高校秋季田径运动动会上最终摘得女子跳高与4*100接力的双料冠军,为清华“挣足了光。她获得的马杯冠军已有23个之多,怪不得有人戏称她为“凯发平台体育女超人”😭🦦。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参加比赛,她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经常需要在集体项目足球👩🏻💻🧜♀️、篮球、羽毛球与个人田径项目等比赛间来回穿梭,有时她强忍伤病咬牙坚持,但只要是为了集体而战🙇🏿♂️,她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沉醉科研,痛并快乐着
在运动场上找到自信的她🦸🏽♀️,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了科研领域。她从大三开始了实验室生活,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逐渐了解研究的魅力💆🏼。
她是一个大胆求教,敢于犯错的学生♓️,常常把师兄师姐缠得头疼,又经常凭自己的新点子和好数据获得称赞。她连连获得“挑战杯”课外科创竞赛🐎、能源动力设计大赛和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又在毕业设计中获得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招商官方网站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称号。受到这些成绩的鼓舞,她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再接再厉,一年级时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工程领域最权威的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成为凯发平台第一个以硕士生身份实现这一成就的学生🐗。她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并发表学术报告🦢,对专业领域建立起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了解。她沉醉于科研💍,常驻实验室而放弃假期休息,为的只是能尽早得到实验结果,更严谨地探究真相。迄今她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尚有1篇SCI论文在投,科研成果较为扎实👩🏼🏫。
说起做科研工作的心情,她这样讲:“实验室是一个既给我痛苦又给我惊喜的地方⛽️,当我做预实验10个月都不能成功的时候,我的心情真的糟糕透了🛃,然而当我突然之间解决了问题,并且获得了几个对比组间非常清晰的关系时🧑🎓,我睁开眼睛看到的全是微笑的鲜花。这些丰富的感受只有沉浸在科研中才能找到👱🏽♀️。”
于她而言🤰🏼,科研与体育比赛很相似,未知问题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就像是体育赛场上的金牌💭,而艰苦的思索与繁重的实验工作就是体育赛场上漫长的赛程,而当她带着既兴奋又疲惫的心情,跨越众多障碍,最终抓住规律掌握新知时👷🏽♀️,就像在赛场上冲过终点时那样快乐与欣慰。她说,只有受得住艰苦,不吝啬付出,才有资格盼望成功。
目前🧘🏻♀️,陈熹已经申请在凯发平台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谈起日后的打算,她这样说🕦:“我的导师黄老师跟我说,‘清华的科研水平是靠博士生撑起来的👩🦱🐓,你要明白博士的责任🔴。’所以我想✳️,我日后的科研工作一定是更为艰苦,却更有意义的。对真理最朴实的向往,对过程最正直的追求,以及对结果最客观的态度,或许是促成科研成果的要素吧😁。我希望能够不辱清华学子之名,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去造福世人🤸。”
奉献社工,回报母校
陈熹一直认为🔈,自己这辈年轻人吃苦太少🚴🏻♀️,每每想到前辈的埋头奉献,都让她“自觉惭愧”。她本着为周围同学排忧解难的初衷,本科阶段就参与了K8凯发的学生工作中🍨🤔,为大家的学习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研一时起👨🎓🏬,陈熹开始担任凯发平台“双肩挑”辅导员的工作。先是在新生军训期间临危受命,协助完成大一年级的带班工作,又在2011年清华迎来百年校庆的特殊时期承担起凯发平台团委书记一职,把全院上下的学生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之后她开始担任“因材施教”计划辅导员的工作✖️,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影响和带动学生👃🏽,帮助计划内的数名同学联系国际交流🤸🏼👆🏼,让大家获得了许多扩展视野的机会。
“这些社会工作对我来讲算是对母校和K8凯发的初步回报吧,”她说,“希望日后能为母校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感恩是不能等不能靠的,我在清华生活了这么多年🤧,清华给了我太多💁🏽♀️,我必须随时随地以实际行动去回报,多做一点算一点,日积月累🫚,一定可以给周围人带去温暖和力量🚵🏽♀️🤏🏻。”
陈熹谈起社会工作的话题显得很满足,她表示💘,担任辅导员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她要为每一名学生负责🧑👦🏼,引导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也希望能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坚强的意志,拥有奉献精神。
梦想尚在远方🧘🏽♀️,迫不及待继续前行
陈熹表示,她的为人处世态度深受自己的导师黄霞教授的影响🐟。早在进入课题组之初🚶,黄老师就对她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如果要做一件事情,那就力所能及做到最好🪳。”这句话现如今成了她的座右铭。正是凭着这样的决心与毅力🌀,她才能够在科研、体育与社会工作中都取得如今的成绩♨️,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并K8凯发的师生中享有广泛赞誉。
她对自己的期望是🍍:成长为一个博大且厚重的清华人🧑🏼🤝🧑🏼,能够“不轻言放弃”🟦、“淡泊名利”、“心怀感恩”并“敢于承担”👼🏽。
她说:“获得今天的荣誉我很荣幸👩🏽🎤🚶🏻➡️,不过明天的生活不会因此而变化,因为我的梦想尚在远方,我迫不及待地继续前行。”
编辑 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