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检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阳性病例,新一轮抗疫战斗紧急拉响🧑🏽⚖️。正值暑假👆,清华环境学子刘巍正在南京参与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平静的实践生活被迫暂停,他毫不犹豫地投身“抗疫”战斗。“做到最后才想起自己只是南京的一个访客🕜🧖🏽♂️,但是已经不知不觉地想为她尽我所能,贡献力量🩵。”以下是他的故事👩❤️💋👨。
Q:今年你到南京参加博士生暑期实践,可以介绍一下南京发生疫情之前你的实践生活吗👳🏼?参加实践有什么感受👩🏻💻?
刘巍🧘🏿♀️:参加实践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首先学校和实践基地的安排都很到位🥢,从工作到衣食住行🚳、从集体活动到个人生活,一路保驾护航。第二是走向社会🤸🏻♀️、增长见识,这是学校设计实践环节的初衷,带给我新奇的体验。我实践的单位是南京实践医学检验技术有限公司,参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工作。我在这里见识到研究工作如何迅速地向产业转化并造福生活😎,学到了很多市场和工程的思维方式,体会了企业运作模式和人际关系,收获很大。第三是感叹南京的美丽,经济发达👿,不过生活节奏比北京慢,文化底蕴很深,古代号称“天下文枢”,遍地是景点和商圈,我觉得南京是未来生活城市一个很好的选项👭🏼。最后,当然是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我们支队有46人,来自各个院系,我和很多有趣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也结交了公司里的同事🧑🏽🏭。
具体来说,在南京独居、朝九晚六🧂,参加一线企业的开发工作,提前体验了工作状态。疫情发生之前,我原本计划去和同一个公寓的同事借锅做饭,结果他从禄口机场坐飞机,回来隔离了14天🏊♂️;还有一位同学打算周末来南京玩,我本该接待,计划也泡汤了;当时支队还正要参观南京博物院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最后当然也取消了。总之就是原本非常有规律、平静和愉悦的生活,就这么被疫情打碎了。

▲ 疫情突袭,集体活动取消
Q📅♟:南京疫情确实给你和支队的实践带来冲击。最初得知疫情近在咫尺时👩⚕️,你的心情如何?是何种契机开始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的?
刘巍🟪:最初得知疫情出现是7月20号下午,听同事只言片语的讨论🚊,说禄口机场检出9个阳性。当时肯定是很吃惊,但惊慌失措或害怕倒没有,似乎我潜意识里已经觉得在中国——以中国的制度、环境和过往经验,疫情根本不可能大规模蔓延。我想这也是我之后能坚持参加核酸检测工作的精神力量来源𓀊。就像在战场上🧑🏽🦰,一个士兵相信自己的队伍能赢,他就更能投入全部精力去冲锋陷阵。
参加工作主要是依附于公司的业务👩🏽🦳🚧。南京实践医学检验技术有限公司是有新冠核酸检测资质的,疫情防控相关的业务有两条线:一条是南京市全员核酸大筛查的样品由我们负责实验室检测🫠;另一条是公司在楼下开设了检测点,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检测服务(大筛查是不出报告的🏂,若有市民需要获取报告就需进行个人检测🦦,但医院的号都挂满了)👮🏿♀️😶🌫️。

▲ 南京实践医学检验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冠检测质评证书
我很幸运能加入防疫工作。起初🤷🏽♀️,同事们在楼下搭帐篷,我了解到是要做核酸检测🧇,非常愿意参加,觉得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光荣的事。但公司可能认为这不是我实践的分内之事,出于尊重或保护🌰👷🏿♂️,没有给我安排相关工作。可我的心情很朴素:初创公司规模有限👨🏼💻,所有人都参与到了核酸检测中,我也责无旁贷。
7月22号👨🏻🍳,南京市第一轮全员核酸大筛查🔕。当时我还是没有参加太多工作🧽,当天上午给街道运送物资时紧缺人手,我就主动申请去送。相比于其他同事,我做的很少✍🏿,不过领导看在眼里👷,明白了我的意愿,23号就安排我参加检测点工作了,从那天开始我才被正式拉进核酸检测工作群。

▲ 22日请缨护送物资🤚🏽,23日正式参加核酸检测工作
23号晚上🌸,实践基地安排支队召开了紧急会议,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不要扎堆聚集,少在外界暴露,建议从下周开始所有同学向单位申请线上办公🤍。基地的提醒和要求是为了保护学生,但若是按照这项要求,我就无法继续参加核酸检测工作。尽管我很愿意继续做下去🧑🏽⚖️,但我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需要在服从组织安排的基础上提个人意见👮🏽🤼♂️。随后🧝🏿♂️,我通过支队长和基地联络,汇报具体情况和意愿。基地的初步意见是以保护同学健康为最高原则,不建议我参加有感染风险的工作,需要详细了解个别情况,我便提交了情况说明🎵。

▲ 情况说明(刘巍与支队长的聊天记录)
看到这个说明之后,基地同意并给予肯定,提醒我务必遵守单位的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防护嘛,我当然会做好,所以就一直坚持做了下去,一直做到我实践结束离开南京,江北新区三轮全员核酸筛查我都有参与🤹🏼🛣。
Q♒️:你在核酸检测中都承担了哪些工作⚛️🚶🏻♀️?工作感受如何?
刘巍🧼:南京市第一轮全员检测时🫁🦡,我负责给社区运送试剂等物资🍢;第二轮时,作为技术指导的后备军👨👧👦,帮助后勤准备样品条码;第三轮时去社区驻点,做了两天技术指导👩🏿💻。所谓技术指导,就是作为检验机构代表对样品保存和信息录入的突发问题予以处置——大筛查的现场是基层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检验机构和志愿者合力组成的队伍🧑🏽🦱,基层干部负责组织🎡,医护负责采样,志愿者负责辅助工作🤽🏽,样品的保存、编号、封箱、转运、信息录入都有复杂的流程,出现了问题,比如十混一的管子装了十一个人的样品怎么办?信息录入混乱了怎么办🏛?系统崩溃怎么办?这时候承担样品检测工作的检验机构就要提供解决办法🏮。我就是负责在现场解决这些突发问题的。不过因为不是随时都有问题👩🏻🎓,又跟现场的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很熟悉🩳🥁,后期也帮忙做了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引导🪞、封箱✝️,基本是哪儿缺人就去哪儿。

▲一些奇奇怪怪的bug
除大筛查外,我还在公司楼下的检测点负责信息录入,就是刷身份证盖章的那个。因为我还不太会采样🫱,怕采不好影响检测结果✊🏼,也怕把人捅哭了🙏🏽。

▲ 信息录入
最大的工作感受是光荣。穿上防护服在现场服务😕,我就感觉到自己为疫情防控出了一份力✊🏼📎。发生突发问题时,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会比较慌张,问我怎么办。每解决掉一个问题,就觉得为大局作了一点微小的贡献,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第二个感受是大家都很有拼劲。面对这场危机📨,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社区现场从第一天早八点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基层干部、医护、志愿者都是简单换班、短暂休息,但他们工作热情仍然很高👨🏼🦱🌒,行动起来风风火火。公司接到第一轮检测任务时,几乎所有人都通宵了🧑🏽🦱:白天外出采样,晚上连夜检测💛。后来,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12小时出检测结果,压力更大🎰,但所有人都顶住了✌🏻。
第三个感受是看到了希望和温度🈲。前线的人往往是最乐观的🏅,积极工作不忘苦中作乐,看到他们的精神状态,我就坚信南京一定会好起来。每天和成千上万的人打交道🤷🏻♀️,为了保证流程顺利进行♊️,大家操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互相理解,传递着善意。
当然🗒,参加这项工作也很累,最难受的是大夏天穿防护服汗流浃背🤍。每次换班脱下防护服👩🏿🎓,前襟后背都是湿的,手套戴久了汗会把手泡皱。社区志愿者把一级防护的防护服叫“小蓝”😑,二级防护叫“大白”,辅助采样和录信息的岗位要穿“大白”,其余人穿“小蓝”。虽然“大白”捂着更热,可大家还是抢着穿“大白”。

▲ 脱下防护服

▲“大白”和“小蓝”
Q📯:核酸检测中所接触的南京市民状态如何?能否分享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刘巍▫️:说到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南京市民都非常配合,听说要全员筛查,凌晨就开始排队,半夜三四点在群里喊人:“这会儿排队的人少了,快来”💘,筛查覆盖率很高🕵🏿♂️。实际上南京市民并不恐慌,还很乐观👩🏿🌾。当时赶上台风“烟花”,天天刮风下雨,他们就自我调侃这是“涝疫结合”,还说黄码都被隔离了,绿码的人还要继续上班,有绿码的打工人是“苏打绿”☝🏽。我们能感受到人民对政府的工作有想法📗、有期待,大家也会在网上提一些关于开展防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南京市民的自我调侃
紧迫的形势下当然也有过不如人意的挑战。遇到过一个大哥来公司做核酸检测,掏出手机是黄码。告诉他黄码不能在这里做👩🏿,需要去指定医院🦟。大哥又愤怒又委屈,说他只是昨天去江宁区给核酸检测点送物资而已。黄码转绿码的程序后来才陆续解决➝。还遇到过现场突发情况⛹🏻♀️🧑🍳,第三轮时偶遇插队打架🤿,我和志愿者冲上去拉架,他们迅速被警察带走处理🌗。过后回想当时的场景🏠,看见乱了、动起手来了,自己是男生,而且就在旁边,就冲上去把打架的人抱住了👨🏿🚒。似乎自己之前决意参加核酸检测工作也是出于类似的想法🌑,有能力、有机会,就要去做👩❤️💋👩。我还会在群里和支队同学们分享每天遇到的有趣的事,他们也给了我很多鼓励😖🪜。

▲“在商言商”和“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Q:亲自参加一线抗疫工作🔊,对你的以往认知有什么触动或改变🤳?
刘巍:最大的新认知🧑🏻🦽➡️,就是第三方检验机构在抗疫过程中的作用🧑🏻🌾。以前我们宣传抗疫力量时,总会讲基层干部恪尽职守,医护人员不惧艰险🤞🏽,志愿者无私奉献,但是很少提到第三方检验机构。
以全员筛查的样品数量😬,医院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江北新区的样品检测基本都是由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的🧚🏻🌞,第一轮时有十多家,第二轮时有包括我所在公司在内的四家。客观而言,没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全员核酸筛查很难完成。以前以为🛝,第三方检验机构是资本运转,拿钱办事而已〽️。但这次我见识到,江北新区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新区两百多万个样品,总要有人去做⇢🚽。卫健委通知所有医院和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开会分配任务,有能力就要多认领一点。到后期承担越来越大的压力,工作难度直线上升✳️,最重要的事就是完成抗疫任务,公司领导说,“没有党性修养干不了这个活”。

▲ 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副主任李金兵慰问实践医学
Q:亲赴抗疫前线💠,相信你对中国抗疫的作战风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现在你如何理解伟大抗疫精神🧝🏽🧏🏿♀️?每个人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刘巍:确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种体会的“深刻”,主要是源于“具体”🗳。以前对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解是群像式的,也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历史课本上会写🚣🏼,在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驱使下,形成了一支伟大的抗疫队伍🫰🏼。但是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看到📞,这支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们也曾慌乱✤,也有家人朋友和自己的人生轨迹,有性格有情感👖。比如某个基层干部🪻,可能是接到了领导指示匆匆赶到现场,接触了一个个咽拭子样品,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看到了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是鲜活的人和事,于是感受到自己和这片土地血肉相连;比如某个志愿者,可能是看到团员群里的志愿招募推送,父母说这是好事你去试试,他就来到这里穿上防护服、认识了一群热情似火的同龄人,被做完检测的老奶奶竖起大拇指🙉,于是萌生了入党的想法;比如我🪖,原本过着平静的实践生活,挑战突如其来🤩,怀着朴素的愿望参与其中🤵🏿,做到最后才想起自己只是南京的一个访客🛀,但是已经不知不觉地想为她尽我所能贡献力量⛹🏼♀️。

▲ 刘巍工作期间身着防护服
所以现在我对伟大抗疫精神和中国抗疫作战风格的理解就是:一切伟大的故事,都是由千千万万个鲜活的人的故事构成的;真正强悍的作战风格,就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作战风格。
在南京抗疫这个属于人民的故事里☎️,我亲眼见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见到了上下同心🙆🏼♂️、命运与共🤚🏻⛹🏽。我相信所有人🐷,如果经历和见证了这样的故事,一定都能更清楚自己在时代脉搏中的定位📓,更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的梦想应该和国家的命运同步,不是单方面的享受福利🪒,而要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当这个国家遭受苦难时如何挺身而出。无论何时,你的故事都是这个国家伟大故事的一部分。至于怎样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我想这就是每个人在国家命运面前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时应该拥有的觉悟。
来源:环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