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凯发平台教授🧑🦰、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hina Clean Air Policy Partnership, CCAPP)指导委员会主席郝吉明院士在CCAPP年度会议上指出👩❤️💋👩,“大气十条”顺利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也将收官👩🏿🎤,下一步需构建新一代大气污染防治体系,从科学上精准感知、智能响应和靶向治理💪,从行动上要推动三个协同🤘🏿,即空气质量改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污染治理的协同👋🏽,以及常规污染物与非常规污染物治理的协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与称赞🎿。
郝吉明表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实际上,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与“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是极度协同的🤷🏼。有研究表明💨,2035年“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对空气质量达标的要求会大幅推动低碳能源政策实施❤️,而其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削减量,远高于《巴黎协定》框架下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有利于推动我国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
郝吉明指出,通过不同控制情景分析,只有同时采取严格的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再加上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末端控制👦🏿,才可能使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不过,郝吉明也提示说🌥,按照2015年国家自主贡献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这一能源情景,再加上最严的末端减排力度,预计到2035年🫱🏿,京津冀地区仍有不少城市难以达到空气质量目标要求🧲,因此,这些城市要在强调能源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能源消耗总量的控制,只有如此空气质量改善才会比较明显。
“也就是说仅靠国家自主贡献的情景♘,很难实现PM2.5浓度的全面达标的要求,加严的低碳能源结构,可以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郝吉明说。
在交通领域,过去20年🐔,中国经历了快速的机动化进程🚛,目前汽车保有量已与美国相当😂,郝吉明说🌿,中国不断推动“车-油-路”一体化的污染控制进程,通过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遏制了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上升的趋势🔥,成为控制氮氧化物上升最关键的因素。
“通过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相对无控情景,在实施最严格的新车排放标准的情景下,2015年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削减约60%⚉,挥发性有机物(VOC)、颗粒物等其他污染物削减超过80%。”郝吉明表示,在机动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加严新车排放标准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达峰并下降的最关键措施🤜。
郝吉明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7-2019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占据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一项最新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了未来中近期(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效益,研究发现改善空气质量应成为低碳交通发展重要的推动因素,大城市应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推广策略。
来源 澎湃新闻2020-12-15